CNN關于臺山核電廠報道引關注 國家核安全局公開回應
人民網北京6月16日電 (王仁宏)近日,CNN關于臺山核電廠有關情況的報道引起一些公眾關注。對此,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目前,臺山核電廠周邊輻射環境監測結果顯示核電廠周邊輻射環境水平未見異常,處于本底水平,也表明沒有任何泄漏發生。
近日,CNN在報道中稱“臺山核電廠發生了放射性泄漏事故”。該負責人介紹,臺山核電廠日前監測到1號機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增高,而這屬于核電機組運行過程中的常見現象。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臺山核電廠1號機組運行過程中監測到反應堆一回路冷卻劑的放射性比活度(即單位體積或重量中所包含的放射性量)上升,但仍然在核電廠運行技術規格書規定的允許穩定運行的范圍內,滿足技術規范要求,核電廠運行安全是有保障的。
“1號機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增高主要與燃料棒破損有關。”該負責人表示,由于燃料制造、運輸、裝載等環節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核電機組運行過程中出現少量的燃料棒破損難以避免,屬于常見現象。據有關數據,世界許多核電廠發生過燃料棒破損并繼續運行的案例。臺山核電廠1號機組堆芯共有60000多根燃料棒,目前推算燃料棒包殼破損數量約為5根左右,破損燃料棒占總數比例小于0.01%,遠低于設計中假設的燃料組件最大破損比例(0.25%)。
“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增高與放射性泄漏事故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該負責人表示,一回路在反應堆內部,只要作為放射性包容屏障的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壓力邊界和安全殼密封性均滿足要求,就不存在向環境泄漏放射性的問題,而這兩道實體屏障是安全的。
此外,對于CNN報道中稱“為了避免停堆,國家核安全局批準提高臺山核電廠外輻射檢測的可接受限值”這一說法,該負責人回應表示,此報道不屬實,國家核安全局沒有批準提高臺山核電廠外輻射檢測的可接受限值。國家核安全局審查批準的是臺山核電廠一回路化學與放射化學技術規范中反應堆冷卻劑惰性氣體放射性比活度的相關限值,這個限值用于運行管理,與核電廠外輻射檢測無關,CNN報道中概念是錯誤的。
“下一步,我們會持續嚴密監控臺山核電廠1號機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加強現場監督和環境監測工作;指導監督營運單位采取嚴控一回路放射性水平的措施,嚴格遵守運行技術規格書,確保1號機組運行安全。同時,我們也將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法國核安全監管部門等保持溝通聯系。”該負責人說。
據悉,臺山核電廠建設有兩臺EPR(歐洲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是由法國琺瑪通公司設計,中法合資建設和運行。自臺山核電廠開始建設以來,國家核安全局始終依法依規對其嚴格監管。其中1號機組2018年12月13日商運,2號機組2019年9月7日商運。目前,兩臺機組均已進入第二燃料循環。自投入商運以來,臺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兩臺機組一直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周邊環境未見異常。
責任編輯: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