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科技封鎖,這個青年團隊讓智能超算實現“中國定義”
日期:2025-05-05 11:30 來源:金羊網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算力成為數字時代的核心生產力。中國算力網是鵬城實驗室落實"數字中國""東數西算"等國家重大戰略,牽頭推進的原創性科技計劃,旨在構建自主創新的算力網絡技術體系,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算力底座,為全社會提供統一的算力服務,最終實現"像建設電網一樣建設國家算力網,像運營互聯網一樣運營算力網,讓用戶像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算力"的愿景。
日前,中國算力網青年攻關團隊獲評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打破科技封鎖,給中國算力建設"高速公路"
2022年,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成為全面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關鍵支點。在此背景下,鵬城實驗室聞令而動、向需而行,牽頭推進原創性科技計劃——中國算力網,矢志在國際上率先建立起智能計算、超級計算與通用計算深度融合的新型算力體系。
他們設想,在中國建立一張網,"這張網"可以把中國算力連接起來,任何人、任何企業、任何大學想使用算力時,可以將"接口"插到一個插座上面,這個插座就能把算力送到你的桌面。"像運營互聯網一樣運營‘算力網’,讓用戶像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算力。"
為全力突破這一原創性、前沿性技術難題,鵬城實驗室從各個研究線上抽調骨干力量,組建具有交叉背景的青年攻關團隊。從初期的10多人,發展壯大至如今的156人,35周歲以下青年占比為82%,承擔加速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建設等任務。
攻關團隊成立后,首先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把算力連接起來,讓它延遲最短。據介紹,很多云計算的算力中心、云中心和用戶之間的距離不會超過200公里,否則會導致實時響應不夠。如果要落實"東數西算",把算力中心放在成都、重慶、青海,相互間相隔兩三千公里以上的距離,攻關團隊需要超低延遲和超寬帶鏈接來保證傳輸的效率。當前,算力正在被不同的運營商、不同的互聯網廠商管理著,難以做到統一調度。
因此亟需構建一個全新的調度網絡,像通過電網調度電力一樣,將算力調度到需要的地方,攻關團隊要做的就是給算力建國家高速公路。聚焦國產芯片計算性能受限等挑戰,該團隊勇于打破科技封鎖,從立項論證到加電運行,歷時9個月的高負荷研發工作,以"深圳速度"研制完成首個全國產E級人工智能算力平臺"鵬城云腦Ⅱ",推動"中國算力網"一期工程"智算網絡"正式上線,高效匯聚全國公共算力,研發算力超高速網絡通道。
支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創造經濟效益超過百億元
中國算力網的建設包含三個核心要素:大規模核心算力、超級光網絡和算力調度系統。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中國算力網的建設必須要攻克通信、網絡、計算相融合的全鏈條核心技術挑戰。據了解,這在國際上都屬于"無人區",也是決定我國算力發展能否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
"這是一個不允許失敗的任務,我們既要做得快、做得好,還要做得一絲不茍。"團隊負責人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在這一信念的驅使下,隊員們只爭朝夕、埋頭苦干,迅速投身光器件選型、材料測試、單元電路的實驗驗證。
經過連續奮戰,闖過10多個關鍵階段,團隊終于研制出當前國際上最快的光芯片,打破了傳統光纖傳輸容量與時延極限,測試傳輸速率是現有商用傳輸系統的100倍;主導開發出面向國產異構資源兼容性最強的系統軟件棧,高密度計算任務效率達90%以上,支持建立了全國18省份、24個城市、36個中心云際協同的算力網,核心節點在超1000公里的實網環境下帶寬利用率超95%,是現有TCP/IP體系的4倍以上。
為真正將科學技術與祖國建設需求緊密結合,團隊深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一線,在粵港澳大灣區(韶關)和成渝(成都)建設區域調度中心,與貴州、寧夏樞紐開展長距離大容量低延遲網絡傳輸試驗,有效保障北京冬奧會、深圳文博會、哈爾濱亞冬會等300多次國家重大活動網絡安全。同時,團隊研發"鵬城云腦"的成功經驗,走出了一條可復制的全棧自主智能算力建設路線,直接支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重大戰略推進,帶動相關經濟效益超過110億元。
目前,中國算力網開源社區積累了7.6萬個算法倉庫、2.9萬個智能模型和1萬多個開放數據集等戰略資源,面向社會普惠共享開放,成為我國開源重大戰略實施的典范。
文丨記者 鄢敏 通訊員 岳青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東風著陸場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 準備就緒迎接神十九航天員回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