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以民意為筆 繪就民生新圖景
日期:2025-07-09 18:49 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7月8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廈門市湖里區的街巷之間、居民身旁,活躍著這樣一群身影——他們是居民口中親切的“自家人”,更是肩負使命的人大代表。
他們始終將目光聚焦在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用一次次深入基層的走訪、一場場面對面的交流、一項項落地有聲的舉措,踐行著“為民代言、為民謀福”的初心,讓群眾的“煩心事”變成“暖心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大代表關注民生、服務民生的責任與擔當。
下沉社區解民憂
民生難點變幸福支點
“之前一想到坐電梯,我都害怕,電梯更換后,‘心病’也都治好了。”一大早,家住湖里區金安社區的居民張華娟就出門去為社區的活動做志愿者。
金安社區高林一里小區28-31號樓的四部老舊電梯,曾是懸在居民心頭的“老大難”。因使用年限超15年,電梯頻繁故障停擺,甚至偶爾還成“滑梯”,不少高層住戶寧愿徒步爬樓梯,也不愿坐電梯。
這場從“提心吊膽”到“安心暢行”的轉變,始于湖里區人大一場“下沉到社區”的創新實踐。去年7月,隨著“人大代表‘回家’聽民聲解民憂”主題活動啟動,湖里區人大代表陸續回到選區,把履職陣地搬到居民家門口。作為湖里區人大代表一員,時任湖里區區長、如今的湖里區委書記黃穎回到“娘家”金安社區,與居民圍坐暢談時,張華娟等居民遞上的“電梯求助”,成了她筆記本里的第一頁民生清單。
代表腳下有多少泥土,民生答卷就有多少溫度。“她當時認真地記下了筆記,也向我們了解情況,不久我們就得知,咱們這個電梯已經作為民生項目在實施推進,并且多方協調安排,很快就要開工招標,進行更換電梯了。”張華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滿是激動。
今年2月13日,元宵節剛過,電梯就進入了如火如荼的施工更換中。此前,社區逐戶搜集建議、協調施工周期,并啟用閑置周轉房作為過渡點,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臨時居所,讓民生工程真正做到群眾心坎里。為此,張華娟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連用四個“真”字表達心聲:“生活在湖里真好!真幸福!生活在金安真開心!真快樂!”
近期,黃穎代表回到金安社區,傾聽選民的急難愁盼,聚焦優化生活服務布局、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等核心民生關切,著力破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難點問題,提升社區整體的宜居水平。她表示,要深化“人大代表回娘家”品牌機制,通過拓寬民意征集渠道、健全治理響應鏈條,以金安社區為標桿推動基層治理經驗創新,讓民生實事精準落地、惠及群眾。
民意直通聚民智
智慧火花點燃發展引擎
2024年,湖里區有179名區人大代表“回家”履職,推動解決了道路通行、閑置地塊利用、電動車充電等一批群眾關切問題。今年湖里區將該活動升級為“人大代表‘回娘家’百姓心聲化掌聲”主題,匯聚吸收民智民力、共同破解治理難題的澎湃動能,正化作湖里區全域治理的創新引擎。
湖里區“人大代表回娘家”活動開展以來,代表們帶著“放大鏡”走進社區、樓棟、企業,越來越多的建議都轉化為實操方案。高質量發展中的民意基因中,居民“金點子”正重塑城市肌理——
位于新港社區的雙獅南里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停車位嚴重不足,新港社區人大代表們在“回娘家”履職過程中,積極搜集群眾建議,并經溝通協調,將港務大廈地面停車場進行精心規劃,成功增設105個停車位;
高殿社區人大代表深入居民家庭、企業商鋪,實地查看基礎設施及周邊環境,面對面收集到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領域建議,推動解決了寨上社路燈修復、高崎社蚊蟲治理等多項問題;
園山社區人大代表收集到轄區老人和新就業群體用餐問題后,積極協調園山日間照料中心近鄰餐廳為特定人群推出午餐優惠服務;
禾欣社區的人大代表在聽說雙鯉新城小區居民反映的日常晾曬不便問題后,第一時間“回娘家”實地勘察。鐘劍文代表主動捐贈兩座晾衣架,已于6月初投入使用……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參與其中,為社區發展出謀劃策。這種政府與民眾“雙向奔赴”的模式,讓民生改善不再是單方面的努力,而是真正做到與群眾需求同頻共振。
湖里區人大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人大代表回娘家”活動,不斷拓寬民意收集渠道,提升問題解決效率,讓居民的每一個“金點子”都落地生花,讓百姓切實享受到更多發展成果。
從老舊電梯的“脫胎換骨”,到社區停車位的擴容升級;從一盞盞照亮歸途的路燈,到居民手中不斷完善的便民設施,湖里區人大代表用“回家”的腳步,丈量著民生的溫度,用“解民憂”的擔當,書寫著履職的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湖里區已將“人大代表回娘家”活動納入常態化軌道,精準制定年度計劃、總結評估活動成效、客觀分析存在問題、調整完善活動方案,確保活動持續、穩定開展。除了集中開展活動外,平時湖里區人大代表們還將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收集群眾意見,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責任編輯:王健
下一篇:沒有了